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4篇
  免费   991篇
  国内免费   416篇
化学   2288篇
晶体学   247篇
力学   80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8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采用水热法在FTO上制备(001)高活性晶面主导的TiO2纳米片薄膜,利用循环伏安法在TiO2纳米片薄膜上沉积CdSe颗粒,制备了TiO2/CdSe纳米片异质结薄膜。分别在150、250、350、450 ℃,氩气保护气氛中对样品进行退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温度退火后的TiO2/CdSe纳米片异质结薄膜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光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六方相CdSe纳米颗粒均匀包覆在TiO2纳米片表面,直径30 nm左右;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CdSe纳米颗粒长大,形成光滑的CdSe薄膜,且晶化程度提高;TiO2纳米片表面的Se元素与Cd元素发生氧化;TiO2/CdSe纳米片异质结薄膜对可见光的吸收光谱发生红移,禁带宽度逐渐减小。光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TiO2/CdSe纳米片异质结薄膜的光电流密度显著提高,开路电压减小,但由于SeO2和CdO的出现,导致填充因子减小,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在本实验条件下,TiO2/CdSe纳米片异质结薄膜的最佳退火温度为150 ℃,填充因子为0.77,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12%。  相似文献   
153.
利用Co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Fe LDH)准平行纳米片阵列作为载体前驱体,通过原位负载及煅烧方式,实现了含有氧空位的 MoO2纳米颗粒在纳米片阵列表面的生长。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所得 CoFeOx/MoO2纳米阵列电极具有高析氢反应(HER)催化活性。该电极在10和1 000 mA·cm-2时的HER过电位分别为40和217 mV。在5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该电极可以稳定运行125 h。  相似文献   
154.
采用纳米SiO2和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酚醛树脂裂解碳纳米SiO2复合阴极(硅碳物质的量的比为1:1),直接电解PFC/SiO2复合阴极,在900℃熔融盐CaCl2中,恒槽压2.0V下电解,制备出碳化硅纳米线。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其附带的能谱仪、X射线分析衍射仪(XRD)和拉曼光谱(Raman)对产物的组成、形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化硅纳米线呈立方晶体结构,其直径为4~13nm,长可达数微米;室温下该纳米线在415nm和534nm附近有宽的发光峰。最后,讨论了碳化硅纳米线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5.
对炭泡沫为支撑骨架的氧化硅气凝胶(SiO2/炭泡沫)和碳化硅(SiC/炭泡沫)复合材料分别采用XRD、SEM、激光导热仪、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物相、微观结构、热学及力学性能方面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炭泡沫与原炭泡沫相比,具备更高的抗压强度(14.95 MPa)和更低的室温热导率(0.44 W·m-1·K-1).SiC/炭泡沫材料则保持了较高的抗压强度值(14.66 MPa),其在 1 200 ℃下具备极低的高温热导率(2.18W·m-1·K-1).热重分析表明,SiC/炭泡沫在氧化氛围中到610 ℃才发生质量的损失,而内部炭发生完全烧蚀的温度高达844 ℃,这表明该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远好于纯的炭泡沫材料.  相似文献   
156.
燃料电池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能源技术。碳载铂基催化剂(Pt/C)是最常用的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不过Pt/C稳定性较差、且成本高昂,严重限制了燃料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共价型碳化物碳化硅和碳化硼,由于具有极强的共价键,其物化稳定性优异,成为制备高稳定性、低成本的燃料电池催化剂的重要基础材料。本文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碳化硅和碳化硼的独特优势,讨论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7.
以空心球状TiO2为基体、以片状TiO2为骨架,采用刮刀法制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多孔TiO2光阳极薄膜。光电转化效率测试结果表明,当作为骨架支撑材料的片状TiO2含量为20wt%时,光阳极薄膜组装成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达到最高值4.53%,比商业P25制备的无孔无骨架TiO2薄膜电池(4.06%)及无骨架结构的多孔TiO2薄膜电池(4.17%)的性能均有显著提高。当片状TiO2的最佳含量为20wt%电池薄膜厚度为33 μm时,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进一步提升为7.06%。光电性能增强的原因是骨架结构有利于快速传输电子并增大染料吸附量。本研究通过设计制备具有骨架结构的多孔TiO2薄膜为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8.
We have studied the effect of silicon nanocrystals (SiNCs) as a third component on performance of organic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composed of poly[2-methoxy,5-(2'-ethylhexyloxy)-l,4-phenylene vinylene] (MEH- PPV):[6,6]-phenyI-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CBM) blend film. By adding suitable amounts of SiNCs into MEH-PPV:PCBM blend, the device performance such as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s(), an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improved. Incorporation of 2.5% SiNCs in the blend led to 13.6% improvement of Jsc, which in turn resulted in 18% improvement of PCE up to 2.28%.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was mainly due to the improvements both in the charge generation from the interface of MEH-PPV/SiNCs and the charge collection at the cathode.  相似文献   
159.
Oxidation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2-arylbenzothiazolines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2-arylbenzothiazole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benzene using dimethyldichlorosilane and trimethylchlorosilane. Short reaction times,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easy and quick isolation of the products, and excellent yields are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is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60.
An application of a hypervalent silicon complex, generated from a chiral phosphine oxide catalyst and silicon tetrachloride, to the enantioselective organocatalytic Morita–Baylis–Hillman reaction is described. A chloride anion liberated from the hypervalent silicon complex smoothly generated a γ-chloro silyl enol ether that subsequently reacted with an aldehyde to afford the Baylis–Hillman adducts in good yields and with good enantiosele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